四十三、毒蛇(下)(1/1)

接下来的半日时光,丁宫艾便有些魂不守舍,这悬岛虽说不算极荒僻,时常会看到商船或渔船往来,只是这些商船和渔船,如何肯搭他这样一个人走。他想离岛,只能打码头上那艘船的主意。这艘船倒是不大,他一人勉强可以划走,原本是为赵喜往来备着的,因为只有这一艘的缘故,看得极紧,只能在夜深之时盗走。

他盘算来盘算去,却只有这一条路可走。

既是拿定了主意,他瞅了瞅众人,心中便有些不甘起来。这些时日他躲在悬岛,没少被人责骂殴打,他从来不是什么大肚量的人,因此才会为了孙五而去杀霍佐予,如今既准备离岛,他便又开始盘算,如何杀人泄愤了。

“那方管事是必杀的了,这些日子他共骂了我一百七十次倭鬼,踢了我四十一次,甩了我十六个耳光。那吴老七是必杀的了,他伙同那几个贼厮鸟,打了我二十一次。那郑五也是必杀的,吴老七打我,他必是帮手……”

“胡管事也是要杀的,那些人骂我打我,他非但不劝阻,反倒怪我耍奸偷懒活该被打。便是赵管家,他也是当死的,他整日里但是唠叨,昨日我要他带只鸡来给我,他却是推三阻四,还骂我好吃懒做!”

思量了好半日,丁宫艾发觉,这岛上之人竟是全部和自己有仇的,便是那个水军的教头林夕,若是留在岛上也该杀掉,谁让他是官兵自家是贼呢!

他这般人,只想着受人欺辱的不如意之事,却从不想这是咎由自取。

只不过要杀之人太多,一时之间,他也想不到该如何个杀法。他这边分心,办起事来便更加不得劲儿,少不了又被方有财和几个管事教训。待得吃晚饭之时,他又凑上去抢鱼抢肉的,被吴老七伙同郑五结结实实揍了一顿,连饭也只吃了半碗。

当天夜里,他没深睡,待得子时两刻左右便醒了过来,听得屋子里一片鼾声,他悄悄爬了起来,却不小心碰倒了一个喝水用的竹筒,好在只有一人惊觉,半梦半醒之中以为他是起来夜尿,骂了声“贼倭鬼”便又翻过身入睡了。

丁宫艾心里怦怦直跳,为了混上岛来,他早就将自己的刀扔了,若要杀人,无刀却是不成,还得去工棚里拿柴刀。他是个谨慎之人,每每都给自家留条后路,故此在霍家庄里众伴当都失陷了,唯有他逃了出来。拿了刀之后,他想着若是自己一时不慎惊动了人,只怕难以脱身,得先备好退路才可,因此又转向码头,想去看看那船。

船系在码头之上,丁宫艾心中盘算,这么长时间,那海捕公文便是爬也爬到了庆元府,杀尽了这些人之后,庆元府是不能去了。若是伴当吐露了他的消息,那么泉州也不能去,他要么只能向北去大金沿海,要么就只有南下流求了。

流求他也是不愿去的,那里几乎没什么人烟,极是荒凉,他只有想法子北上去金国,若是运气好,还可以去高丽。不过,要跑那么远,不多准备粮食饮水却是不行,在杀人之前,他还得去厨房里偷些粮食。

他将所有事情都想到了,唯独没有想到的是,当他背着粮食上船时,恰好赵喜起来夜尿。

赵喜已经年近花甲,正是夜尿多的时候,冬日里少不得要用夜壶,可如今还是燥热的八月,他不愿弄得屋子里一股臊臭味儿,还是出门解决的。他老眼昏花,只看得一个人影背着个袋子摸上了码头,立刻大喊起来:“有贼,有贼!”

丁宫艾脚下一滑,半边身子落到了水中,背上背的粮食也扔进了海里。他手忙脚乱地爬上码头,象只猴子般蹿进了船,挥刀便砍了缆绳。

听得赵喜呼喊,各屋子里的人纷纷冲了出来,叫骂声不绝,但谁也不知出了什么事情。待得他们自赵喜口中知道缘由,再冲到码头察看时,那船已经离得远了,又是夜晚,虽说有半轮弯月,海面上看得也是看不真切。

这一折腾便是半夜,待得天明,众人才发觉丁宫艾不见了,这倭人谁都不知晓他的名字,也无人喜欢他,起初众人还道他是被贼人害了,但见着他的随身之物尽数不见,便有人怀疑他就是那偷船贼。

不过此时船早就不知去了何处,待得众人发觉少了粮食和刀时,更是心中庆幸,若是那偷船贼动手杀人,在熟睡之中也不知有几人会倒楣。

他们还有些粮食,加上隔三岔五的沿海制置使的船便会过来,附近偶尔也有渔船与商船经过,故此倒不甚惊慌。赵喜见过的事情多了,吩咐众人按着原先安排继续干活,自己还回到屋子里补了个觉。见他这般镇定,方有财也不甘落后,他在赵与莒那见过不少新奇之事,又见了赵与莒训练那些孩童,自觉也是有见识的人了,便呦喝着驱赶众人继续劳作。

有老管家与方有财这两个样子,其余人也觉得心中渐安,反正在岛上既有淡水又有粮食,倒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。只是夜里须得留人值守,免得又被贼人摸了上来。

连着两日无话,第三天天气极好,他们的粮食见底,心中便有些慌了,正这时,见着一艘大船远远地驶了来,这是艘千料的明船(即明州造的船),用于远洋虽是不足,可在这近海航行却是绰绰有余。方有财见了大喜,站在码头上便是大喊大叫挥舞着手臂,生怕那船上人瞧不着。

那船借着风力,缓缓靠了过来,还隔着有百余丈,方有财突然咦了一句:“老管家,那是谁?”

赵喜吃力地看了好一会儿,虽说看不清楚,但那人的身形却是极熟悉的,他猛然顿足,破口大骂道:“赵子曰这混小子,做事没有轻重,怎能让小主人涉险,跑到这大海上来!”

那个他熟悉的身影,正是赵与莒。